close

擷取1.PNG

哈囉大家好,我是音樂製作人L.J.凌君!

今天的議題相信大家應該很感興趣,那就是關於神秘的「混音」。

你或許看過一個影片,一位歌手唱著動聽的歌,但前面的錄音師各種操作,看起來手忙腳亂,鏡頭慢慢帶到歌手的那一邊,結果歌手唱的可以說是慘不忍睹,甚至像是在......吼叫?

 


然而現實當中當然是不可能發生的,影片當中那位錄音師只不過是在玩所謂的音量控制器(fader),這個東西只會在平衡每個樂器的音量時用到,如果依照現在的技術對歌手進行實時處理所能做到的的最大限度,大概也只能針對頻率進行調整貼合伴奏,加點聽起來具有空間感的混響(reverb),然後使用大家都知道的auto-tune來實時調整音準,但是沒有辦法調整到完美的,這個以後介紹auto-tune的時候再來說明(又挖坑@@)

然後呢,錄音師也不會做實時處理,因為那是混音師的工作,錄音師的工作只是確保收到最佳的聲音和避免相位抵消(錄製立體聲時使用多個麥克風,如果麥克風擺位不當會造成波形正好上下相反造成缺頻)的問題,實時處理也只會出現在現場表演,製作完整的音樂作品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來的。至於你看到的在錄音室中告訴你應該怎麼唱比較好的人,我們稱他為「配唱製作人」。

混音實際上需要處理以下幾個步驟:

音頻修復。這就是傳說中的修音,修音不僅限於人聲,實錄樂器也是需要修音的。音頻修復主要的工作是消除雜音、底噪,音準修復,節奏修復,去噴麥聲、口水聲、齒音。這上面就是所有的內容,也就是說,如果錄音收到的是一個嘶吼聲,那麼透過音頻修復是沒有辦法變成好聽的人聲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聲的感情是沒有沒法透過修音獲得改善的。

頻率處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是多少?答案是20Hz~20kHz,這個範圍很重要請牢記,而平常你聽到的每一個聲音其實都是由這個頻段的所有頻率組成的,也就是說,你聽到的一個聲音不只是單一頻率!請看以下圖片:

 

擷取.PNG


上面的圖片是按下鋼琴中央C發出聲音透過waves公司出的插件PAZ-Analyser顯示的頻率圖,橫軸是頻率,縱軸是音量,藉由圖片你可以看到在許多頻率都發出了聲音,不過音量大小不一致。那麼你會問了:「明明聽過有人說中央C的頻率大約為261.6Hz,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實際上這個頻率我們稱做聲音的「基頻(fundamental frequency)」,而在這頻率之上特別突出的頻率我們稱作「泛音列」,一般來說,基頻表現音高,泛音列表現音色。
混音師在這個階段要做的事是將不好聽的頻率點音量減小,好聽的頻率點適時增益,並且分配每個樂器應該在那個頻段特別突出,使每個樂器不會打架造成誰也聽不清誰,這部分是混音過程中最需要琢磨的部分,可以花費一個混音師一生的時間學習。

 

擷取3.PNG


動態處理(圖為waves CLA-2A)。講到這裡就要先解釋什麼是動態。所謂的動態就是音量的大小變化,動態範圍就是整個音頻最大和最小聲的音量範圍。例如一個人聲最小聲大約30dB,最大聲70dB,那麼這個音頻的動態範圍就是40dB。
混音師在這個部分需要控制每個樂器以及人聲的動態範圍,否則會造成過小的聲音被蓋過,過大的聲音會蓋過其他的樂器,聽感上會很亂。

 

擷取2.PNG


空間的塑造(圖為Altiverb 7)。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去KTV唱歌的時候聲音特別好聽,而如果用手機直接錄下聲音的時候就覺得沒那麼好聽,而且比起在房間,你更喜歡自己在浴室唱歌的聲音?
實際上這都是因為你的聲音多了一個混響(reverb)的原因,混響就是讓聲音有空間感,使聲音更優美並且可以使不同的樂器間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當然空間型效果器不止reverb,還有許多,例如delay。在此不一一列舉,以後文章再細講。

其他創意效果。這部分比較沒有什麼規定,依照製作人的想法決定這段音樂可以加什麼特殊效果,例如聲碼器vocoder,或者EQ包絡(放心這些複雜的東西以後都會交給你們!),發揮你的創意在你的音樂上大做文章吧!

經過這麼多一連串的製作過程,你的音樂基本上已經接近可以發行的等級,不過最終還要經過母帶把音量以及響度調整到適當的位置才不會造成你的每一個作品音量都不同的窘境。同時眾多跡象也顯示,混音只能錦上添花,不能翻雲覆雨。所以還是好好打磨自己的唱功吧~

今天的混音介紹就到這裡了,以後每一個過程都會分別細講,而混音其實不是了解理論就等於學會混音,而是需要不斷不斷的訓練自己的耳朵才會越來越進步。我是音樂製作人L.J.凌君,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音樂製作人凌君 的頭像
    音樂製作人凌君

    凌君的音樂空間

    音樂製作人凌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